开栏的话:近年来,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有力有序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包養網落地见效。为宣传这些地方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上的明显成效和创新探索,近期本报记者赴20个市县走访调研,并从即日起开设“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典型案例”专栏,宣传推介他们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,敬请关注包養平台推薦。
六月的岭南,山水秀美,一派好风光。田野间,成片的丝苗米正处于抽穗扬花期,风一吹过,稻田绿浪翻滚。“北有五常,南有丝苗”,说的就是,五常大米是粳稻的代表,丝苗米是籼稻的代表,而丝苗米的发源地就在这里—包養—广东广州增城区。
“增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,发展农业的资源、区位条件有其独特性。论优势,我们靠近市场,资金足;看劣势,我们土地资源紧缺,比规模比不上。如何扬长避短?”增城区委副书记罗干政说,“增城以小特产、小切口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,把增城丝苗米、仙进奉荔枝、增城迟菜心3种传统土特产打造成大产业。以城市消费需求为引领,把打造都市现代农业、都市休闲农业作为主攻方向,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,彰显出自己的特色。”
种了几百年的土特产怎样玩出新花样?作为大湾区“菜篮子”重要供应地,如何更好满足市场需求?随着乡村振兴过程中政策、项目相继落地,资金、人才向特色产业聚集,改变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发生……
从“有什么给什么”到“需什么供什么”——
为传统优势产业勾勒现代发展图景
“返乡创业,父亲跟我拍了3次桌子。我要回家种地,要流转300亩田种稻,要贷款100万元建田园客厅,他次次反对。”莫丽贤回忆这两年回乡创业的过程时说。如今,莫丽贤流转的地处增城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300亩稻田已经收获了几季,丝苗米礼盒装卖到22元一斤,田园客厅建起来了,仅清明节前后的旅游收入就达到20多万元……
在莫丽贤看来,最难的是新旧观念的碰撞。父母那辈人守着5亩田种了一辈子,一斤米也就卖1.5元左右,“种田能挣钱”在他们看来是异想天开。“我们有这么好的丝苗米,为什么不能自己做品牌做包装,卖出好价格?”莫丽贤推出的“认养一亩田”项目已经吸引了50多位珠三角城市消费者,每亩稻田年收入6800元,是传统种植模式收入的6倍。“商业模式”“短视频引流”这些老辈人不懂的新词正在这里落地,改变着传统的丝苗米产业。
莫丽贤的故事是增城区传统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。地处增城中部的朱村街丝苗米稻田万亩连片,放眼望去,稻田铺绿,水田连天,现代化育秧工厂已经建成。“过去农民主要是露天育秧,容易受病虫害影响,育秧工厂采用现代化智能控制系统,精准控制水肥、温湿度,育秧质量大大提高,8层的育秧工厂也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这个新建大棚能一次供应近1万亩水稻秧苗。”增城农投集团项目负责人曾茂财说。
在增城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李茂禾看来,像增城丝苗米这样在增城种了几百年的土特产,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,如何让它们发扬光大,首先要转变发展观念,从过去农民手里“有什么给什么”向市场“需什么供什么”转变。这个过程就是用现代农业经营理念、科技手段改造传统产业的过程,从种业研发、科技创新到经营模式创新,推动农业产业全面升级。
政府的扶持投入力度大,是丝苗米等土特产焕发生机的重要推力。李茂禾说,近年来,增城区每年都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鼓励规模种植户。给100亩以上的土地流转大户每亩500元的补贴,15亩以上的种植户一季稻每亩能拿到市区补贴400元,水稻保险全部由财政补贴,再加上农资等其他补贴,全年下来种一亩稻最多有2100多元补贴。在增城区,像莫丽贤这样的新农人越来越多,他们正是看准了当前乡村振兴的好政策,才回乡创业。
如今,三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已初见成效,增城丝苗米、增城迟菜心、增城荔枝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110亿元。
从“买国外买省外”到“买增城买本地”——
为粤港澳市场供应优特精农产品
地处北回归线荔枝主产区的增城,荔枝种植历史悠久,口感好。然而却鲜有人知,市场上响当当的仙进奉荔枝在几十年前仅有两棵。“仙进奉荔枝颜色好看,就像胭脂色一样,口感多汁又甜,是我们从几百个荔枝品种中挑选出来的。”仙村镇基岗村党支部书记陈浩潮说,“仙进奉荔枝发展的关键一步,是村里成立了合作社,统一品质、技术和包装。”
过去农民自己收了荔枝放到篮子里在街边卖,只卖几块钱一斤,而经过合作社统一技术品质、进行分选分级包装后,最贵的果卖到13块钱一颗,普通的果也能卖35块钱一斤。品牌打响后,仙进奉荔枝供不应求,陈浩潮又带领着村民们把种苗卖到省外,同时推广配套技术和农资,实现了增城核心产区引领、辐射六省一市种植的格局。从4月海南的第一批仙进奉荔枝上市,到中秋节云南的仙进奉荔枝上市,消费者大半年都能吃到这种荔枝,仙进奉荔枝也实现了20万亩、400万棵的种植规模。
定位为都市现代农业的增城,在优特精果蔬种植上发力,不仅把本地土特产做成了辐射全国的引领区,也把外省外国的高端果蔬引进来,缩短销售半径。
在广东乡丰特色水果产业园里,密密的蓝莓挂满枝头。“蓝莓的市场价是每斤100元,工人采摘时根据果形大小进行分选,装盒包装后就能上市了。订单排得满满的,蓝莓供不应求。”产业园管理人员李洪波说,“蓝莓一亩成本4万元,收入达9万元。”
在这个产业园里,蓝莓还不是最“耀眼”的,高端水果阳光玫瑰、从日本进口要上包養網心得千元一个的网纹瓜,在这个特色水果产业园都能找到。“我们引进国外品种后进行本地选育提纯,形成了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,网纹瓜要求的技术条件高,由一位博士带着两名技术员管理,一苗一果,确保品质,口感像冰激凌。一个瓜的市场售价为288元。”李洪波说。
背靠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是增城农业的一大优势,以广东乡丰特色水果产业园为例,产业园交通便利,蓝莓从采摘、加工到上市,只需五六个小时,就能送达广州最大的果蔬交易市场。区位优势加上农产品产地优势,让增城成了粤港澳大湾区果菜重要供应基地,已认定38家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生产基地,居广东省各区县之首。2021年,粤港澳大湾区“菜篮子”通关(增城)便利区落地,增城的蔬菜可以就近进行农残检测、办理通关服务,供应上市更加方便快捷。
从“守着资源宝库”到“吃上旅游饭”——
美丽乡村包養網 花園为都市休闲农业铺路
清晨,大埔围村的小广场上早就热闹起来了。身穿校服的小学生们列队聆听讲解员讲述这里留下的革命故事。广场对面的营地里,有采摘果园、露营帐篷等,广场另一侧是抗战历史纪念馆。沿路向前,还有客家风味馆、工艺坊等。一条业态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已经形成。
“过去我们村的村容村貌可以用‘不堪入目’来形容,产业也几乎没有。守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,也引不来游客。”大埔围村党支部书记叶伟浓说,“从前几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始,村干部带头,动员大家把乱搭乱建的草棚旧房拆除,修了漂亮的柏油马路,在街道两旁空地建起了‘四小园’。村里的污水全部纳入了市政管网。环境好了,大家都受益,尤其现在村里旅游业火起来了,每年村集体收入达400万元,村民年人均收入3.5万元。”
在增城区,像大埔围村这样旧貌换新颜、农民“吃上旅游饭”的村越来越多。“增城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做到了真抓真干真投入。全区投资了40多亿元建设农村污水管网,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每年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。农村厕所已经实现了无害化卫生户厕100%普及。”李茂禾说。
真抓实干,成效显著。目前,增城区259个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,61个村达到省定特色村标准。增城北部地区过去守着绿水青山的村子基础设施改善了,相继引入了高端民宿等精品项目,形成了一条都市休闲农业产业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