谋高质高效 建和美乡村——安徽勇当查包養經驗农业强国建设先行省观察_中国网


本报讯(记者姜刚 水金辰 赵金正)全年粮食总产增加超10亿斤,“秸秆变肉”暨肉牛振兴计划稳步实施,和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……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,2023年以来,安徽锚定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建设目标,加快建设“千亿斤江淮粮仓”,健全完善农业产业链条,带动农民致富增收,实施“千村引领、万村升级”工程,打造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为农业强国建设持续贡献力量。

粮食总产增加超10亿斤

隆冬时节,皖北大地被绿油油的麦苗覆盖。阜阳市颍州区田集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雷走在田间,拔了根幼苗查看冻根情况。39岁的杨雷是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。2023年秋收时节,他种植的玉米产量吸引关注:经专家测产,亩产达1045.63公斤,打破安徽省玉米单产历史纪录。
  “很多人说这刷新了认知,2024年要跟着我一起干。”杨雷说,这样的产量得益于“良种配良法”:精选耐密植品种,亩株数较2022年增长近一倍;铺设滴灌带、选用水肥一体化技术,增施叶面肥,全周期保障玉米生长……
  在合肥市庐江县,经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栽培室首席专家吴文革团队指导,当地种粮大户种植的约560亩中籼稻田块实现亩产“吨粮”。
  在宿州市灵璧县,种豆大户陈晓伟种出了亩产343.56公斤的大豆,刷新了安徽省大豆单产历史纪录。
  作为农业大省包養、粮食大省,安徽的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安徽2023年粮食总产达830.16亿斤,较上年增产10.14亿包養網排名斤。
  “到2035年全面建成‘千亿斤江淮粮仓’。”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鑫说,2023年安徽提出多种粮、种好粮,谋划加快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行动,为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。  
  粮稳天下安,产能提升来之不易。
  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,种粮大户程夕兵感慨2023年水稻获得了大丰收,平均亩产1400斤左右,但过程跌宕,最终“化险为夷”。
  “插秧时遇上了干旱,多亏了村里新修的水利工程,及时灌上了水,否则可能就没啥收成了。”程夕兵说,这几年,农田水利设施越来越完善,种粮人心里“有底”了。
  多种粮、种好粮,离不开“真金白银”政策的助力。
  过去的一年,安徽进一步提高高标准农田亩均投入标准,省财政统筹11亿元用于支持粮食生产,安排2.5亿元对300亩以上的种粮主体进行专项支持,安排1亿元粮食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深挖粮食单产潜力。
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“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”“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”。
  “我们通过优品种、推技术、赛高产包養網等方式力促大豆、玉米单产提升。”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局副局长曹高飞说,2023年安徽筛选了一批抗逆、丰产、抗病、耐密玉米品种和净作高产稳产品种,提高免耕精量种肥机播、“一喷多促”等关键技术到位率,通过开展高产竞赛引导各种植主体自发争高产、创纪录。
  2023年,安徽省在8个大豆、6个玉米主产县(区)整建制开展大豆、玉米单产提升行动。各地强化组织领导,狠抓关键技术落实,主动应对防灾减灾,全力提高粮油作物单产水平,实现单产水平稳中有升。

做好增值大文章

肉牛养殖企业增多,产业链越来越完善……2023年以来,“养好牛”成了亳州市利辛县的热词。走在乡村,记者看见牛棚多了,一些村民屋外的白墙也换上了“养牛致富”的绘画。
  搭上数字化“快车”,一些地方开始探索“智慧养牛”。
在位于利辛县的安徽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,记者看到,一头头牛都打上了耳标,这些耳标配合牛棚内的AR摄像头、数智化终端基站,与利辛县搭建的“徽牛云”肉牛产业发展数智平台相连,实现了健康监测、环境温湿度监测以及生物资产监管。
  “秸秆变肉”暨肉牛振兴计划是2023年安徽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。
  “通过种养一起抓,推进秸秆资源过腹转化增值;做好‘畜头肉尾’,延伸肉牛产业链条,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‘大肉库’‘大厨房’。”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表示,这是以大农业观思维推进农业绿色发展、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关键一环,带动了农业增值、农民增收。
  围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,安徽省各地开展“一县一业(特)”全产业链创建。
  在安庆市怀宁县,小小蓝莓果正成为当地“有盼头”的大产业。打造长三角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区,建立蓝莓种质资源苗圃和数据库,包養網建成集冷链、仓储、分拣、深加工、交易为一体的蓝莓产业园……2023年,怀宁蓝莓鲜果产量超3万吨,蓝莓深加工年处理能力达7万吨,综合产值约65亿元。
  大豆主产区宿州市埇桥区,2023年着力打造皖北大豆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。记者了解到,4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,包括高盐稀态发酵酿造酱油、大豆膳食纤维加工宠物饲料原材料、投资超6000万生产高品质大豆植物蛋白等。埇桥区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股负责人武龙洋介绍,4个项目建成投产后,将实现产业链产值增加超10亿元。
  在皖南,黄山市依托良好水质打造泉水鱼、臭鳜鱼产业,2023年,徽州臭鳜鱼年产值突破50亿元。目前,安徽正引育一批龙头企业,大力发展徽派预制菜,壮大预制菜“徽派品牌方阵”,打造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。
  安徽省提出,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为方向,下大力气做好“粮头食尾”“畜头肉尾”“农头工尾”增值大文章,力争到2025年,每个县(市、区)至少重点培育1个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,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。

和美乡村彰显徽风皖韵

大别山腹地,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石关村又迎来了滑雪季。手握雪杖、脚踏滑雪板,一个个远道而来的滑雪爱好者驰骋在皑皑白雪间。
  平均海拔约900米的石关村,2023年进入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。全域环境治理、基础设施提标升级、全村90余家民宿质量整体提升、与第三方公司免费签约帮助个体民宿设计包装……一系列项目已准备就绪。
  “我们将扎实做好这些项目,推动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见效。”石关村党总支书记汪文林充满期待地说,“2024年石关村村容村貌和产业形态将会大变样。”
  2023年7月,安徽省在黄山市召开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。“到2027年,全省计划建设1000个左右的精品示范村,并系统升级建设省级中心村总数1万个以上。”会上,安徽省明确,实施“千村引领、万村升级”工程、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是安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“一号工程”。
  建设和美乡村,坚持规划先行。
  “此前,一些地方在乡村建设中,关于‘怎么建、如何建’完全交给第三方公司设计,容易出现千村一面、不符合本村实际的窘境。‘村书记’有想法在乡村建设中很重要。”安徽省村社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董良东说,此次安徽省强调“先规划后建设、无规划不建设”的要求,推动村庄布局、村庄建设、产业发展等规划在村域层面实现“多规合一”,是务实之举。
  目前,安徽6800余个村已形成村庄规划成果、3800余个村包養網正在编制村庄规划。各地从自然、人文、产业、建筑、风俗等方面,多角度挖掘村庄特性和特色,突出“一村一品”“一村一景”“一村一业”。
 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,运营也是关键。为强化要素保障,安徽省财政在每年继续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省级中心村建设的基础上,下达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不少于20亿元支持各地开展精品示范村创建。
  2023年10月底,黄山市黟县人民政府在上海陆家嘴组织了一场特殊的推介会。黟县将112个村落作为农文旅“产品”,招募乡村运营团队开展村庄整体设计、包装、业态规划,并参与后期运营、宣推。目前签约的运营团队已有7家。
  “这是我们利用平台思维和市场化逻辑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一次尝试。”黟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副局长程李星桦说,该县将闲置农房等资源、资产盘活,引进团队系统梳理挖掘村庄优势资源、非遗技艺,将散落在村庄中的乡村记忆变身有价值的市场化产品,鼓励村集体以管理入股参与分红,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益。
  程李星桦表示,以前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,村集体在管护时往往捉襟见肘、难以为继,如今引入市场力量全程参与乡村建设,让市场主体有利润、村民有钱赚、乡村风貌更可持续。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