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網:本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。為迎接這一主要的里程碑,聯合國駐華機構舉辦了一系列慶祝活動。我們很榮幸受邀參加聯合國家庭日活動,并且在活動上采訪到了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師長教師,分送朋友他與聯合國的故事及其對于聯合國未來發展的等待。以下為訪談實錄:
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接收中國網《中國訪談》欄目采訪。(攝影:董寧)
·“中國的成績是強年夜政治意愿、正確公共政策和傑出伙伴關系配合感化的結果”
中國網:作為聯合國駐華協調員,您已經在中國任務生涯超過四年。在您看來,中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?和您此前預想的一樣嗎?
常啟德:我年少時生涯在印度加爾各答,旁邊就是世界上最陳舊的唐人街之一。那條唐人街是英國殖平易近時期樹立的,當時一些中國勞工來到印度建築橋梁,后來他們就假寓下來。所以我從小就有中國鄰居,周圍人都吃中國菜,他們和我怙恃一樣,也說孟加拉語。我小時候上學,穿的第一雙鞋就是中國鞋匠做的。這些影響一向伴隨著我。我是在毛澤東、列寧和斯年夜林的畫像下長年夜的,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就是那樣。那是很有興趣思的成長時期。
我的家道相對比較通俗。說實話,我從未想過本身有一天會以聯合國駐華協調員的成分來到中國。秘書長選擇我擔任這一職務,我深感榮幸。本年已經是我擔任聯合國駐華協調員的第五個年頭,過往五年,每一天對我而言都是一段摸索與發現之旅。2021年我剛就任時,正值新冠疫情岑嶺,我親眼見證了中國的抗疫辦法有多高效。而此前我在非洲任務期間,就見證了中國通過供給個人防護裝備、藥品和非藥品物資,幫助非洲國家渡過疫情難關。這幾年當中,我走訪了中國各地,參與了各類活動,并與各界人士廣泛交通。可以說,我在中國樹立了深摯的友誼與聯系。
現在,在和“全球南邊”國家交通中提到中國時,我常說,中國的成績并非奇跡,而是強年夜政治意愿、正確公共政策和傑出一起配合伙伴關系配合感化的結果,而這此中政治意愿最為關鍵。沒有強年夜的政治意愿,就難以實現這般疾速的發展。我認為,中國就是這方面的最佳范例:過往40到50年間,中國讓8億人勝利脫貧,而2013年以來,僅僅十幾年的時間,就有近1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。
中國用全球9%的耕地養活了世界五分之一的生齒。而非洲擁有全球60%的耕地資源。所以,中國當局、聯合國系統及其他(聯合國)成員國是不是可以攜手一起配合,配合將非洲打造為“世界糧倉”?事實上,到2030年擺佈,非洲農業產值無望達到1萬億美元。是以,一起配合不僅是明智之選,更是遠見投資,有助于我們實現“零饑餓”愿景。
再看綠色轉型這一議題。在北京,現在途徑下行駛的車輛,新動力汽車占到了年夜約80%。我認為這些經驗完整可以推廣普及,通過年夜規模生產實現規模經濟效益。有人說中國產能過剩,這是錯誤的,中國沒有產能過剩。中國只是在滿足本身需求。而現在恰是與全球分送朋友相關知識和資源的最佳時機。在我看來,這不僅絕不牴觸,反而是實現綠色轉型跨越式發展的最佳時機。要推動這一進程,我們急切需求中國的引領,中國在綠色議題和氣候議題上的領導力至關主要。
從童年至今的這段旅行過程,讓我深入認識到,中國是一個有著深摯文明底蘊,充滿生機與活氣的國家。未來必將構成以亞洲為焦點的生態系統。我所指的不是單獨的亞洲,而是與“全球南邊”深度融會的亞洲。我從中看到了宏大的機遇。
但我還想特別強調很是主要的一點:中美關系。我愿將中美關系稱為21世紀最主要的雙邊關系。我盼望,中美作為安理會兩年夜主要成員國能夠和氣相處——唯有中美兩國配合發揮領導力,多邊主義才幹勝利,我們才幹戰勝當後面臨的安康危機、氣候危機和沖突危機等多重危機。試想,幾年前誰能預猜中國能促進伊朗與沙特息爭?我認為,我們需求此類交際實踐更多地涌現。中美需求在貿易、商業、經濟及戰爭發展領域深化伙伴關系。我們不應為目標設限,應該更具大志。我衷心等待本年能見證中美之間更多的對話,這對于完美多邊體系意義嚴重。
·“目擊了人類的苦難,我加倍堅定地信任多邊主義”
中國網:聯合國前秘書長達格·哈馬舍爾德曾說過,聯合國的成立不是為了帶領人類上地獄,而是為了解救人類不下地獄。您在聯合國任務許多年,也曾親眼目擊巴爾干半島、伊拉克等許多地區發生的沖突。可否和我們分送朋友您對于這些沖突的記憶?您會為當前的決策者供給哪些建議?
常啟德:我在聯合國任務已有29年,曾先后在巴爾干地區、伊拉克、南蘇丹、亞洲和歐洲任職。我親眼目擊了人類的苦難——在索馬里、南蘇丹、達爾富爾,我看到人們在刻苦,孩子們忍饑挨餓,平易近眾因營養不良而逝世往。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。在巴格達和伊拉克部門地區,我也見證了沖突帶來的慘痛后果。
面對這一切,你能夠會墮入絕看、掉往信念。但在那些艱難時刻,我看到聯合國大師庭團結分歧,各機構共同努力,在成員國的全力支撐下竭盡所能供給支援。恰是這些經歷,讓我對多邊主義精力的信心愈發堅定。我參與過幫助童兵卸下武裝的項目,親眼見過童兵,此中有些孩子只要七歲,卻自願拿起AK-47參加戰爭。我們的社會正在喪掉同理心與悲憫情懷。我們必須重拾這些價值觀,在社會中倡導給予彼此更多共情與懂得。
是以,我特別歡迎全球文明倡議。我們不僅需求代際對話,也需求文明間對話,增進懂得,促進和諧。是以,必須讓年輕人參與到對話中來,這恰是聯合國秘書長發起未來峰會的初志。未來峰會聚焦五年夜議題,此中最主要的議題(之一)就是青年與未來世代,也就是我們的下一代,他們將生涯在怎樣的世界當中?我們若何確保存給他們一個加倍美妙的世界?年輕人是帶領我們走向未來的氣力。我認為,在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之際,我們亟需反思:若何在夯實同理心、團結與慈善情懷的基礎上,凝集新的動力、激發新的精力。
·聯合國成立80年:與中國攜手,分送朋友知識與經驗,不讓任何人失落隊
包養行情中國網:本年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,瞻望未來,在當前多邊體系面臨挑戰的佈景下,您對聯合國未來的發展有怎樣的等待?
常啟德:聯合國成立80周年是一個很是主要的歷史里程碑。回看1945年,聯合國成立的初志就是要終結戰爭的苦難。這恰是《聯合國憲章》序文所強調的——“我聯合國國民同茲決心:欲免后世再遭戰禍”。序文中這一精力至今仍具有現實意義包養網。畢竟,戰爭、發展與人權是聯合國的三年夜基石,它包羅萬象,努力于在各個方面造福人類,推動人類發展和進步。
縱觀過往80年,聯合國始終在不斷前行。盡管面臨諸多挑戰,但仍獲得了一系列成績:為全球數百萬人供給糧食支援,為數百萬兒童接種疫苗,在戰亂地區開展救濟,在災區推動重建。現在,在安東尼奧·古特雷斯秘書長的領導下,聯合國正積極推進改造,以確保這一體系能夠與時俱進——這恰是秘書長當前任務的重中之重。
古特雷斯秘書長正在奉行聯合國歷史上最具氣魄的改造。我們必須確保可持續發展目標得以實現,確保聯合國幸不辱命,確保聯合國不辜負世界國民的等待。
在聯合國即將邁進80周年之際,往年,我們舉行了未來峰會,通過了《未來契約》。這是我們前進過程中很是主要的一個里程碑,也是二戰以來最主要的里程碑之一。當前,全球正面臨著多重緊迫挑戰,我們稱之為彼此交織的危機。我們經歷了安康危機:新冠疫情裸露出人類安康和衛生體系的懦弱,更讓各國經濟發展出現發展,其對于經濟的沖擊堪比1930年月的年夜蕭條。氣候危機同樣火燒眉毛:american發生山火,中國發生林火,歐洲洪水滔天——全球正面臨著宏大的氣候挑戰。而沖突戰亂也在持續升級,不僅是加沙和烏克蘭,全球各地爆發的沖突已超過80起。
面對不服等、糧食危機加劇等多重危機,我們必須采取行動將各國團結在一路。這恰是聯合國精力更顯珍貴的時刻——全球性挑戰需求全球性解決計劃,唯有各國攜手齊心,才幹應對我們面臨的窘境。
中國網:現在,中國在多變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主要的感化。那么,您若何評價中國在支撐和加強聯合國包養體系中發揮的感化?
常啟德:中國的腳色愈發主要。自1979年以來的40多年間,中國從一個人均GDP僅180美元的貧困國家,實現了指數級的發展跨越——不僅讓8億多人擺脫極端貧困,更推動國民過上了安康豐富的生涯。我們盼望世界其他國家能將中國作為學習的榜樣。
作為聯合國體系的主要支柱,中國肩負著關鍵的領導責任。聯合國駐華系統將全力支撐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。支撐中國到2035年將中等支出群體增至8億。我信任,在這一過程中,聯合國必將在中國找到宏大一起配合機遇。
我還想借此機會,贊賞習近平主席宣布的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,“雙碳”目標意義嚴重。我認為,中國完整有才能向世界展現雙碳目標的實現路徑。也許不需求比及2030年或2060年,而是可以更早實現。因為中國已經證明,通過年夜數據技術與創新的融會,中國勝利改革了年夜氣淨化防治方法,推動了可再生動力反動,并將廣袤戈壁變為農業膏壤——庫布其戈壁的蛻變就是最佳范例。
所以,這完整是能夠的。我們的計劃是,將聯合國的任務與中國即將實施的“十五五”規劃相對接,配合應對生齒老齡化及公共衛生等領域的挑戰,支撐銀發經濟發展,并與中國攜手,助力鄉村振興結果惠及全國各地。我們認為,中國蘊含著宏大機遇。與此同時,我們也盼望將中國的先進知識與經驗分送朋友給“全球南邊”國家——這恰是聯合國踐行“不讓任何人失落隊”原則的體現,也是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焦點理念。
作為聯合國駐華協調員,明天(5月17日)我和大師一路慶祝聯合國家庭日。一切聯合國駐華機構,包含26家聯合國下屬基金、項目和專門機構,都參與此中。各機構負責人、任務人員及其家屬悉數到場,配合紀念聯合國成立80包養網周年這一主要里程碑。盡管當前挑戰重重,但我們決不克不及喪掉盼望,必須滿懷盼望。在我看來,中國這樣的國家,為我們注進了盼望之光。
此外,10月24日我們還將慶祝聯合國日,今朝籌備任務已在緊鑼密鼓地進行。這將是又一個意義嚴重的活動。
(本期人員:主編:鄭海濱;編導/采訪:白璐;攝像包養網:王一辰、劉凱;后期:劉凱;攝影:董寧)
發佈留言